前言

我们之前讲过套接字的概念,其中就涉及最初的socket的设计就是为了进程间的通信,这里IPC就是指的进程间通信,而套接字是其中的一种方式

进程之间是不能共享数据与资源的,而线程可以。

每个进程各自有不同的用户地址空间,任何一个进程的全局变量在另一个进程中都看不到,所以进程之间要交换数据必须通过内核,在内核中开辟一块缓冲区,进程1把数据从用户空间拷到内核缓冲区,进程2再从内核缓冲区把数据读走,内核提供的这种机制称为进程间通信(IPC,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)

1

实现IPC的几种机制

1. 套接字(socket)

详细请戳套接字概念

2. Linux信号(Signal)机制

在将process.kill()时,提到了node中的信号事件传送门,我想应该是Node借用了这一机制

信号来源 信号是软件层次上对中断机制的一种模拟,是一种异步通信方式,信号可以在用户空间进程和内核之间直接交互,内核可以利用信号来通知用户空间的进程发生了哪些系统事件,信号事件主要有两个来源:

3. 传统的Unix通信机制 - 管道/匿名管道(pipe)

看到pipe,我们会很熟悉,在stream中,实例就拥有pipe方法

const writer = getWritableStreamSomehow()
const reader = getReadableStreamSomehow()
writer.on('pipe', (src) => {
  console.error('有数据正通过管道流入写入器')
  assert.equal(src, reader)
})
reader.pipe(writer)

上面的例子是管道将可读流与可写流对接起来了。为什么需要管道呢?这个问题应该是为什么需要流stream,可以回顾stream章节的知识点。

查看node源码发现

Readable.prototype.pipe = function(dest, pipeOpts)

pipe函数接收的第一个参数为可写流目标,通过将可读流读取的数据再管道中提供给可写流

net.Socket中,我们会看到这种写法

socket.pipe(socket)

因为socket是读写流,可以pipe他自己以便继续利用管道对接数据。

管道的实质

1

管道的实质是一个内核缓冲区,进程以先进先出的方式从缓冲区存取数据,管道一端的进程顺序的将数据写入缓冲区,另一端的进程则顺序的读出数据。

该缓冲区可以看做是一个循环队列,读和写的位置都是自动增长的,不能随意改变,一个数据只能被读一次,读出来以后在缓冲区就不复存在了。

当缓冲区读空或者写满时,有一定的规则控制相应的读进程或者写进程进入等待队列,当空的缓冲区有新数据写入或者满的缓冲区有数据读出来时,就唤醒等待队列中的进程继续读写。

~4. 消息(Message)队列~

以上参考